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部文章 >"头条热点"内的文章 >文章详情
原标题:上海:以协同治理激发主体活力推动特色高中建设同频共振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①民小编说学校有活力,才能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源。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
今日头条发表于:2021-11-19 12:05:06浏览:95次TAG: #头条热点

原标题:上海:以协同治理激发主体活力推动特色高中建设同频共振 | 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典型案例①

民小编说

学校有活力,才能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源。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一年过去了,各地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今天,一起来看上海如何撬动层级固化,建设特色高中——

教育部等八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从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出台了若干具体指导意见,为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指明了方向和要点。

学校活力是学校在办学育人的思想、实践中呈现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作为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枢纽,其活力会受到政校关系、家校关系、社校关系以及校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激发办学活力必须在尊重学校主体性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协同行动。

近年来,上海着眼于解决普通高中同质化分层发展的沉疴痼疾,大力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撬动了高中学校层级固化的总体格局,推动了高中多样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总结其中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是以协同治理激发主体活力,实现特色高中建设工作的同频共振。

01

整体规划,以价值和行动共识激发各方活力

特色高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高中多样化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落地,关系到普通高中格局的优化,关系到办学育人方式改革目标的实现;特色高中建设要处理好基础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国家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关系。

对此,上海2014年制订颁布了《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方案(试行)》,2016年出台了《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这两个文件为特色高中建设整体方案作了具体的设计。

《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确立了总的战略定位:“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主要抓手,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高中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促进高中教育从分层教育逐步向分类教育转型”;提出了“项目孵化、滚动推进;分类指导、分阶提升”的策略;明确了“学校自主规划、区县推荐支持、项目滚动指导、探索分阶管理”的建设机制。同时,在课程、师资、经费和招生上设计了具体的支持保障政策。这为特色高中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思路,对路径作出了清晰规划。

《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重申了上述方案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并从行动层面对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作了更加详细的阐述,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行动要点。目前,《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出台,正在发文程序中。

02

学校自主选择与阶梯提升,激活内需,

形成持久驱动力

学校的特色基础不同、起步早晚有别、建设力度大小有异,因而特色发展水平客观上一定会存在差异。如何让不同发展基础的学校都看到希望、产生动力呢?上海对此的探索,一是自主选择,二是建立阶梯式机制,为每一所有意愿切实建设的学校搭建相应的入门台阶。

第一,自主选择建设。上海以项目校的方式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采取自主申报、主动规划、地区推荐和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显然,是否加入项目校,主动权在学校。针对入选项目的学校,上海设立了“分组交流、市级展示、初评、复评”等前后相接的环节,这些环节都意在推动学校不断推进和深化特色建设,避免贴标签。同样,是否进展到下一个环节,发起权还是在学校。比如,学校通过由市项目组主持的分组交流环节后,只有主动申请,才有可能获得举办市级展示的机会。

第二,阶梯式提升。核心做法是对特色普通高中发展进行三段式划分,每所学校可以对号入段。第一阶段(特色项目阶段):学校有一个及以上适应学生需要的富有特色的课程或项目;第二阶段(学校特色阶段):学校围绕特色领域,形成相应的特色课程群,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层次递进的特色课程体系,进而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第三阶段(特色学校阶段):学校以特色领域为主线,制定发展规划,形成系统引领和支撑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课程体系、教师架构、管理制度、资源体系和辐射机制。阶梯式提升,让特色基础不同的学校都能对照要求自我判断、自我定位,进而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和重点,让每一所学校都看到进步的路径和成功的可能。

03

依托专业支撑,激活研究团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凝聚专业力量,把决策和实践建立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研究支撑特色高中建设,这是上海近10年来一以贯之的做法。从2011年开始,上海依托所属教育科研机构成立了特色高中建设项目专家组,以委托项目研究的方式,连续10年不间断实施相关研究。同时,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了尊重专业、发挥所长的研究管理基调。

近10年来,项目专家组完成了《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研制了一份“实施方案”和两份“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研究并提出了特色高中建设若干纲领性成果,如任何一所高质量的特色高中都应实现“对象上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部分学生的结合,需求上基础性、发展性和拔高性需求的满足,课程上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融合或覆盖”……这些专业性的研究成果有力指导、引领了每一所项目学校的方案与实践;这些研究工作还提出了一套特色高中建设的行动模式,并最终确立了下来,从学校的视角,即“自主建设—项目校建设—参与分类交流—承办市级展示—参与初评—参与复评”,这个流程让学校的特色建设环环相扣,并且通常至少需要4年时间才能走完。

专业人员的主体性彰显带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特色高中建设提供了稳定的专业力量,在专业的维度上实现了同频共振。

04

以评导建:直指特色核心领域内的实践行为

评估是特色高中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高利害性。评估如何做到科学公正,如何避免贴标签的惯性怪圈?上海着重实施了四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在评估方案的研制中,充分尊重项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主体性与专业性,在评估指标研制、评估实施方案确立、评估实施过程、专家评估意见形成等环节中,行政部门重在引导、去干扰,把专业的事交由专业人员去办。

第二,在全市颁布总体方案的同时,也公布了评估的若干观测点,其意在引导。在目标导向上,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体现了既从“特”的角度考虑问题,又从“普”的角度考虑问题;既从学校微观层面看进步、看发展,还从政府宏观层面看规划、看布局。

第三,在评估程序设计上,专门将“初评”和“复评”两阶段设计为一个轮回,并基于多轮回评估程序设计,采取多组合评估策略,使处于不同参评阶段的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及时意识到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接下来的工作感到有的放矢,可以精准施改。这种多轮回的评估为参评学校提供了充足的改进时空,真正发挥了评估的促建功能。

第四,在评估成员的构成上,项目组成员一律回避。项目组作为项目专业研究和推进的重要团队,对每一所学校都非常熟悉,为避免可能的人情分,专家组成员一律只参与建设指导,不参与评估。

05

立体协同,

打造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特色建设关系

立体协同指的是特色建设相关各方理应和力求达成的一种关系状态,在纵向上主要表现为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上主要表现为学校与外部资源的关系。

一方面,上海项目注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自下而上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也符合学校的需求。前面提到的调查发现,关于“校长倾向于哪种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的回答中,“学校规划自主发展”“专家与学校共同设计推进”两大选项最受校长青睐。自下而上依然值得作为上海特色高中建设重要政策思路之一。但是,完全的学校自主也不现实,因为调查同时发现,64.9%的被调查校长认为,当前阻碍高中特色学校创建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对学校升学要求高,学校压力大”,31.5%的被调查校长认为“教学压力大,担心(特色创建)影响教学成绩”,可见校长对特色办学的认识还有偏差。因此,在既有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模式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普通高中特色办学的政策引导,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起来,以多种思路推进全市特色高中建设。

另一方面,上海项目注重在横向上引导学校积极创建资源平台,培育特色办学联合体。资源平台是特色高中建设的重要支撑,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主导和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中介资源,通过项目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创建公共资源平台,扩大学校特色办学的资源空间。学校更应积极建立发现和利用校外资源的机制,围绕特色课程实施需求,广泛挖掘和利用校外资源。当然,横向关系还包括特色学校之间、特色学校与非特色学校之间建立起交流分享和辐射的关系,形成特色办学联合体。

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上海普通高中新一轮发展的突破点之一。透过这个项目,上海希望把特色作为学校整体变革的一个触点,打破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困局,实现一般高中育人本原的回归。为实现这一目标追求,必须激活全部相关人员的主体性,释放活力。上海的实践表明,建不建设特色高中由学校自己定,学校的自主性得到激发;怎样建设特色高中由专业共同体主导,专家的能动性得到释放;怎样评估特色高中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主导,评估方的自主性得到保障;过程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命名及其后的政策保障由政府定,政府的公共服务主体性得以体现。足见,上海针对特色普通高中建设设立的政策,体现出引导+保障型的政策工具特征,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政思路实现了从管制走向治理的转变。在这种治理思路下,特色高中建设相关各方活力得到激发,实现了高度的同频共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